影片作为一部献礼建团百年的红色主旋律电影,将中国青年的发展融入时代的洪流之中。在塑造每个时代的青年形象时,影片选择了中国电影特有的表达方式。第一,影片在呈现青年形象时采用的是由点到线的时代化串联方式。影片中的五个篇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叙述,《回响》中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哈尔滨,《繁星》中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的酒泉东风航天城,《光亮》中的故事发生在1984年的广州,《你听》中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热血》中的故事发生在2022年的北京。
(相关资料图)
近一百年的时间跨度,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必然是十分宏大的,这样史诗级别的叙事设想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难度非常大。所以电影选择了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里面的特定人群,这样影片内容可以增加,又不会显得故事冗长沉闷,而且每个时代青年的奋斗历程故事也不是完全独立存在于一个大的电影主题之下,它是纵向发展渐进式,五个时代的青年串联起来成为中国青年使命发展的一条线。
第二,影片在选择青年群体时使用以小博大的手法。以往的电影在选择青年群体时,会选择英雄或者伟人,本部影片选取的是青年中最为普通,也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一群人。《回响》中青年人只是兴趣爱好社团的成员,使用的也是口琴这一大众化的乐器;《繁星》中的三位青年也会因为父母的忙碌和无暇顾及而苦恼;《光亮》中的主人公晨光最初想要办灯光夜市也只是因为想要挣到钱,得到女朋友父亲的认可;《你听》中的庄老师是中国乡村支教大学生中的一员;《热血》中的青年医生就是我们身边每一个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
影片将这些普通的人物作为时代的楷模搬上银幕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小人物有大作为。每一粒微小的星辰都会发出光亮,就像影片中的每一个青年一样,虽然他们都处在社会最为普通的位置上,可依旧用个人的举动一起推动历史的滚轮;第二层:小群体折射大集体。影片没有办法将所有青年都放入镜头,可是镜头之下的一小部分青年代表的就是当时的绝大部分青年。这种以小博大的手法是中国传统的行为美学,也是中国电影的精粹。
第三,影片在表现青年人生价值时突破颓丧的虚无主义,展现正能量的传播方式。影片作为一部写实主义的青春片,并没有西方影片中纯粹个人体验的感性叙事,将青春与时代的阵痛作为叙述内容,而是选择了中国青年身上的“红色基因”。《回响》中的青年面对特务毫不退缩、机智勇敢,《繁星》中的青年为了制作特殊的收音机刻苦钻研,《光亮》中的青年为改变陈旧的生活模式不断创新和尝试。
《你听》中的青年为了乡村孩子付出真心,《热血》的青年没有沉湎于儿时父亲受伤的阴影中,而是突破自我。影片用此种正能量的方式展现青年面对困境的选择,虽缺少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意味,可却是最符合中国现实的影片展示方式。因为影片如果过多注入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必然会陷入一种“人生无意义的虚无主义”之中,这种颓丧的影片主题不适合展现中国青年形象,也不符合中国特有的时代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