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下一句是“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一、释义:秀:出众,突出;摧:摧残。
3、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
4、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5、二、出处: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6、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7、”三、赏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
8、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
9、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
10、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11、拓展资料: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难受的感觉,并随之出现一些消极行为。
12、比如,别人中奖了,买股票速富了,自己没有得到这种“意外之财”,忍不住大发牢骚,甚至对别人肆意造谣、恶意诽谤。
13、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14、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哲学上表现为新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的。
15、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优秀的超越一般的行为的都是要经历磨难的,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